980萬人造夢深圳城中村

筆者來深圳第一站,是在深圳中心區(qū)域一個城中村邊緣的文化創(chuàng)意園,這是一片由舊廠房改造的辦公樓。出地鐵后穿過城中村的那段小路,有無數早餐鋪子,在小路上看到過蹬著溜冰鞋飛速穿越人群的紅裙白發(fā)老太,看到過拖著巨大毛絨玩具熊在小拖車的清潔工,看到過某姓宗族在村口擺滿盆菜的盛大聚會......

路人捕捉到城中村重復日常中的新鮮景觀,會為之投注多幾分眼光。

居住在城中村的人,會留下不尋常時段的記憶,比如初到、比如搬離,再比如因為疫情被封控的日子。

再退后,拉遠,所有人眼中的深圳城中村變成了數字與標簽:

1893個城中村、32.7萬棟農民房、980萬深圳人。

拆遷、改造、造富、土著、租金洼地、小產權......

來深圳這座移民城市的人,都是為未來而來。

封控的日子,一定有人在城中村的天臺想象過個人的未來。

恢復運營之后,讓我們在水馬之外,想象下城市的未來。

深圳人記憶中的上下沙又回來了,現在更多了幾分親切和溫馨。 你印象中的上下沙又是什么樣的呢?#上下沙#深圳城中村#深圳地產@微信創(chuàng)作者 @微信時刻

視頻號

深圳未來的樣子,一定包含城中村未來的樣子,而深圳現有的城中村已對未來給出了答案。

股份合作公司與宗祠

城中村非深圳特有,但城中村集體股份合作公司是深圳特別的存在。如果說股份合作公司是深圳農村集體經濟邁向現代化的路徑,堅實的根基與后盾則藏在村中的宗祠里。

1992年,深圳成立了第一家社區(qū)股份合作公司,經過兩輪城市化農轉非后,所有的農村集體經濟都已“股份公司”的名義發(fā)展。

據統(tǒng)計,深圳全市約有股份合作公司1000多家,股份公司通過其集體的土地開展建設,辦廠房、搞物業(yè)、做租賃、拆遷征收、甚至賣地賣指標來獲得收益,再把這部分收益分給“股東”。

筆者一位觀瀾村民朋友介紹,自己家族中一部分成員當年偷渡到了香港,一部分成員轉成了城市戶口,現在每年收到分紅的是有村民身份的人,也是全家族最羨慕的對象。

資產之外,讓這部分群體穩(wěn)居城中村的,還有都市叢林中的特別景觀—家族宗祠。

除了地處黃金地段、價值千萬無人敢拆的網紅鄭氏宗祠,深圳城中村60多個家族也各有所屬。

據《深圳城中村資源大全》一書介紹,深圳最有實力的十一大家族成立了391條村,今天在深圳的后裔多達24萬人,總資產市值超過萬億。

龐大數量的人口和資產,除了依靠現代化的股份合作公司協調利益之外,維系血緣、凝聚力和文化的正是這一片靜地。

大部分移民到深圳的人只能通過風味食物與家鄉(xiāng)建立起跨距離的聯系,于是尋找美食成為很多人打卡城中村的理由。

另外還有一部分人,驕傲地多了一個回城中村拜謁的理由。

大沖、白石洲與南頭古城

股份合作公司與宗祠,都算是深圳城中村的歷史產物。深圳未來的樣子也會由城中村的變化而重塑。

2009年,深圳在全國率先頒布《城市更新條例》,城中村舊改,成為全城最熱的造富神話。

2019年,深圳出臺保衛(wèi)城中村計劃,17%的城中村納入7年不拆的綜合整治。

于是深圳現在已經有了拆除重建的樣本,也有了整治升級的樣本,相信未來還會探索出更豐富的存在方式。

現在的華潤城由大沖村舊改而來,舊改航母白石洲已啟動,南頭古城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,水圍村也有一座多彩的檸盟人才公寓。

位于南山科技園中區(qū)的大沖村,12年之后蛻變?yōu)榱艘蛔删C合商業(yè)、住宅、公寓等組建而成的城市超級綜合體,市值超2300億,現階段已進入開發(fā)階段的尾聲,2021年12月推售潤璽二期,住宅單價12.2萬/平起。

坊間流傳大沖舊改補償造就10個億元戶,深圳舊改的造富神話也由此而起,大沖一旁更大體量的舊改—白石洲,前期就涌入了眾多小產權的投資者。

巨額財富的陰翳之下,大家可能會忽略掉從此處撤離的租客和小商業(yè)者。但持續(xù)跟蹤發(fā)現,一部分人又回流到改造之后的高密度、超高層的公寓之中。

京基集團操刀的羅湖布心村地塊規(guī)劃了8棟62-75層超高層住宅,福田的水圍村地塊由5棟77層超高層住宅、2棟62-66層高端寫字樓組成。

這樣的高度或許還不是終點。

不過拆除重建也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,同樣位于水圍村的檸盟人才公寓及樓下的商業(yè)改造,為深圳城中村的未來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。

水圍檸盟人才公寓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區(qū)水圍村,規(guī)劃面積約8000平,共有35棟統(tǒng)建農民樓,其中的29棟改造為504間人才公寓,由彩屋頂花園、電梯庭院、立體街區(qū)、空間連廊、青年之家等公共空間綜合構建而成。

城中村從“握手樓”變成了“七彩客廳”,不僅是網紅打卡地,還是當年“租購并舉”政策出爐后,眾多房企探索學習長租公寓的范本。

比水圍檸盟人才公寓體量更大,更具網紅特色的是位于南山區(qū)的南頭古城。這是萬科城市更新探索的樣本之一。

共涉及約300棟樓房、廠房,建筑面積總計約9萬平米,擁有3萬居民的南頭古城,自2019年3月進入正式改造,現已成為融合商業(yè)、商業(yè)、文化藝術、城市居所(民居和特色酒店)、產業(yè)辦公的特色文化街區(qū)。

在這里,依舊可以看到古城的歷史文化,可以看到依舊在此居住地村民,現代前衛(wèi)的商業(yè)和藝術也得到呈現......如果說城中村宗祠是某個家族的根,17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是深圳這座城市的根基所在。

尋找一座城市的根基,是為一座城市的人尋找一份集體精神歸屬。

深圳人的精神歸屬何處,寄托何處?

教堂、書店與咖啡館

筆者在光明區(qū)乘坐6號線地鐵,部分區(qū)域宛如漫游在遼闊的大草原上,偶爾飄過的村落,樓房整體,“股份合作公司”旁出現了“天主堂”。

白石洲的基督堂標注在了寫字樓的入口處。

35平的書店位于寶安西鄉(xiāng)3.1萬平的城中村里。

無數的咖啡店在福田的城中村里花開遍地,石廈、八卦嶺等成為了年輕人打卡的“咖啡村”。

每一代人/每個群體都能在“文化荒漠”里尋找到屬于自己的“精神綠洲”,也因此,城中村在深圳人眼中是親切的。

當深圳的年輕人有閑去咖啡店飲一杯咖啡,文化就開始孕育了。雖然這背后是或許搞錢的產業(yè)、內卷的創(chuàng)業(yè)......但要感謝城中村又燃起了新的火種。

消費文化,也是文化。

歌手陳楚生在2021年底出了一首新歌,叫《白石洲》。

“那時的日子很難,夢很多,行李簡單,樓下的房東太太常常催單,那里的街道很亂,夜晚卻總不散場,那里的人很親近,樓與樓的距離只是縫隙……”

并非握手樓的幽暗潮濕與苦澀,深圳的城中村,更像一道親切的景觀。

(備注:文章部分資料來自“未來城視”、“深圳客”)

關鍵詞:
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,我們立刻刪除。
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:886 2395@qq.com

相關文章

你可能會喜歡

最近更新

推薦閱讀